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默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工作。
  一段時間里,社會存在“國進民退”或“國退民進”的爭議,一定程度上把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對立來看,這種誤區也使得在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以及國計民生行業,形成了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格局。在特定歷史階段,這種安排可能有其積極意義,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需要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其實,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社會資本,它們都是驅動市場的“發動機”,只有這兩個引擎共同作用才能讓當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此番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是立足於此,它部署了三個方面的改革:一是進一步縮減投資核准範圍,下放核准權限;二是改進和規範核准行為;三是改革創新投資管理。
  這些舉措是從政府的層面打通兩大引擎的隔閡,既釐清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邊界,也平衡國資與民資的利益格局。具體而言,它有兩個努力方向。
  一方面是“放”,既要求放權到位,也要求“放水養魚”。過去社會資本儘管活躍,但依然有一些領域是投資禁區,這有政府管理主動設限和社會資本自身局限兩重原因。如今要“放”也需要從這兩點入手,首先是政府清理一些投資限制,比如對那些競爭充分、企業能夠自我調節的項默就可以將核准變成備案,讓市場來決定資本流動的方向。
  其次,也要“放水養魚”,社會資本的成長需要時間和機會,它們可能有先天的不足,比如在一些領域缺乏經驗和資質,不宜期待它們在開放之初就馬上能“重裝上陣”。政府在放權的同時,需要給社會資本提供更多服務和指引,幫助它們快速成長起來。就像讓一個成人與一個孩子賽跑,哪怕是同一條起跑線,那也未見得就是公平。
  另一方面是“管”,既要求管得巧妙,也要管得有效。簡政放權是“管”的一個前提,政府把所有領域都抓在手中,這是管不好的。但放權也不意味著放任不管,市場也是可能失靈的。只有遵循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協調作用,那才可能實現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三個角度切入“管”,它重點在區分市場行為,而非區分市場主體,它的深意在於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
  首先,加強監管,尤其針對生產經營等行為。過去在一些生產領域,比如食品安全就出現了平時疏於、怠於管理的問題,當事故出現,又變成一窩蜂或者運動式的執法監管。這種監管體現了隨意性,不能給市場以穩定的預期,甚至出現費力不討好的情形。那麼今後要加強監管,這就意味著既要強化市場主體責任,也要確保監管者的正當履職。我們期待雙方達成平衡,既讓監管適應市場,也讓市場遵循監管。
  其次,善於監管,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守信還是失信,這本身是市場主體自主行為決定的,但如不能在制度層面配套,讓守信獲得正向激勵,讓失信面臨反向懲戒,市場主體也不容易依自律形成規範。未來我們在消費市場、勞動市場可以設立更多“黑名單”,形成對違規、失信的強大威懾,同時甚至也可以設立“白名單”,讓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獲得廣泛的收益。
  再次,改進監管,整合執法資源,消除多頭和重覆執法。在市場急需監管的領域常常出現兩種極端情況:大家都不管和大家都想管。這裡面可能有利益驅動的問題,也可能有機制不夠順暢的問題,尤其是在市縣基層,這類矛盾相對突出。所以,這次國務院要求各地在今年進一步推進市縣綜合執法工作,就是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
  總之,“放權”的側重點是要利好於社會資本,通過降低門檻、簡化手續、提升服務來調動它們的積極性,激發市場的活力;“管好”的側重點是強調公平執法,無論市場主體是國資還是民資,在法律面前都應該平等,如此才能建立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市場秩序。如此兩廂結合,才能讓兩類主體成為中國經濟強勁的“發動機”�  (原標題:讓市場雙“引擎”高效強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f01bfml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